经济战争
|这两天看了两篇关于广场协议前后日美经济战争的文章,很有些意思。主要的脉络是:
1、日本经济崛起,1985年,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,拥有巨额美国国债。
2、1985年《广场协议》后,日元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压力下大幅升值,从250兑1美元,大幅升值到1987年120兑1美元。为支撑美元,期间日本央行继续大量购入美国国债。
3、为应对升值,日本央行大幅减息,导致日本房地产及股市出现泡沫,1985年到1990年期间,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平均上涨了3.9倍。日本股票市场1986年1月日经指数为13000点,到1989年底飙升到39000点,总市值是GDP的1.3倍。
4、日本房产价格远高于美国,令日本企业大量投资美国房地产。到1992年止日本在美国房地产投资净亏损7000亿美元,几乎相等于整个80年代的日本对美国盈余总额。
5、1989年5月,日本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,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爆破。
6、1992年起国际清算银行通过《巴塞尔协议》,要求全球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%。导致日本银行抛售海外资产去补充资本,引发日本信贷紧缩。国际日元融资比例从1987年10.8%,下降至1990年仅为1.8%。
7、1993年,克林顿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日元升值攻势。1997年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。
除了自作孽和阴谋论以外,内在的逻辑还有两条:
1、如果信用的扩张不是基于生产的扩张,而是基于金融资产价格的扩张,那么必然将以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而告终,否则无法将多余的信用排除出经济体系。
2、如果一国出口的增长不是基于正常的货物交换,而是基于人为压低汇率,那么迟早有一天进口国会无力支付进口,必须靠出口国资助,所以出口国会累积大量债权。而进口国偿还这些债权的方式,必然将是本国货币的大幅贬值,使得债权缩水或消失。
这是否同样适用于次贷危机和中美贸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