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东平谈教育
|教育的目的
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长期以来一直以速度、规模为本,升学率为本,经营创收为本,就是不以人为本。中国的教育是苏联30年代模式的,特点是重理轻文,重速成人才,重精英教育。是以培养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”为大纲的,非常政治化,不合时宜。现代的教育理念是以“培养合格公民”、“树人育人”为纲的。要人民满意,而不只是X和政/府满意,教育不只是一种工具。要培养教育家,就不能以行政方式来考核学校,否则校长只需要传达精神就行了。
全面发展
“全面发展”作为一个指导思想也是错误的,要求学生符合一个“完美”的框架,把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待,其结果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,结果是“平均”发展、“平庸”发展,所以很多小学生就厌学。现代的教育理念是要求以“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”,关键是“认识自我、实现自我”。为什么我们很多大学生、研究生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?想要干什么?这就是教育的失败。“个性发展”是比“全面发展”更重要的目的。
精英教育
中国的教育资源已经较为丰富了,小学入学人数从2000到2008年下降了20%,小学减少了50%,但为何择校竞争越来越激烈?这是因为中国的精英教育体制,是以“少数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的幸福”为本的。人为设立重点学校,过分倾斜的教育资源使其他学校无法与其竞争。这对继续维持应试教育是必须的,但这样的教育只对那部分能够升学的学生是有用的,对升学无望的学生确实毫无用处。比如农村为何初中辍学非常严重?就是因为学校以考试为纲,把没有升学希望的孩子就放弃掉了。
生活教育
应该从“应试教育”向“生活教育”转变。教育的价值是“为生活做准备”,而不是为“升学做准备”。教育从“神”本位到“知识”本位到“儿童”为中心。1918年美国提出的高中的7个教育目标:健康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、有价值的利用闲暇时间、积极的家庭成员、必要的学习过程的掌握、合乎道德的品质、职业训练。我们只要求他的七分之一也就是智育教育。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大多是学校的面貌和我们不一样,我们还处于一个前现代化的阶段。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理论,只是一个口号。而“生活教育”是一个完整的理论,40年代就已经深入人心但现在反而缺失了。比如小学阶段,家庭远比学校更重要。小学教育只要身体健康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了。学校只能提供均等的教育,个性的发展主要依靠家庭的培养,这远比读一个重点小学重要的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