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上海没有出一个叫得响的品牌?

上次在交大听讲座,周汉民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:上海为什么没有能搞出一个国际品牌,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全国品牌?周老师的用意是引出“上海本身就是一个品牌”。不过,我对这个问题本身更感兴趣。

我也曾去过纽约和香港,乍一看,这两个地方街道脏乱、设施陈旧,似乎远不如上海,但上海崭新、整洁的同时,会否缺乏“活力”?

有一个客观数据可以支持这一观点:2000年上海户籍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是40.53岁,预计到2010年,年龄中位数为47.34岁(注1)。一个平均年龄接近50,且10年里长了7岁的城市,缺少激情并不奇怪。

下图是根据五六种数据自行整理的“上海2005年户籍年龄结构”(注2),应该有一定的准确度:

y1pFNHqQlJ1pakxQPQcppuv0BYpV3HVjKKdEjTI0d9WQkOzBwwCde3F-6qpsbIo1ctO

拿来和中国、美国、日本的2005年人口结构对比一下(注3):

y1plW-55cQTt5LhvXj85QzTKVugCRFdmhk2lPIRLAQp5zMYrDBVt5ogOcZ-rha4JfcU

可以很明显的看出,上海的户籍人口老龄化比全国水平早了10-15年,而且恐怕是"退休高峰"和"新劳动力低谷"同时出现。有分析认为,这种陡峭的人口结构,是日本经济90年后出现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。看一下90年时的日本人口结构会更清楚:

y1p7f2sbWnK3fyR6eE4-m6molfp2hfl8SbPpkJ_6nZQp0M2DVdvt4EmnyvCyboy1k4hXxAa7V6mnn4

在这里顺带提一下快速“老龄化”的一个重要原因“独生子女”政策:上海25岁以下95%以上都是“独生子女”。而他们组成了上海的“创业者”群体。这个群体有什么特点哪?

从“独生子女”的角度看,有人形容他们是“唯我独尊”,这偏激了,但说对了一点,那就是“孤独”。他们从小住在楼房里,父母双职工,往往由老人带大,家庭环境中没有同龄人。台湾版《商业周刊》在年初有一期的封面叫《排行教养学》,专门研究多子女家庭的领导和管理问题。而独生子女家庭则缺少这种环境。

从“独生子女”父母的角度看,他们和多子女家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是“胆小”。捧在手里怕摔了,含在口里怕化了。可以说父母的胆子比孩子更小。而创业者首先需要热爱风险,才能学会如何从风险中获取收益。

当然中国不是日本,独生子女政策也并非一无是处,而且目前上海还有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。说到这里,出不出品牌并不那么重要了,对一个城市来说,如何吸引并留住这些潜在的“新上海人”,如何应对快速的“老龄化”才是更重要的一个课题。

 

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×

注1:Source: 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张鹤年 《世博会对上海人口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上海人口发展的趋势》

注2:Source: 0到15岁数据根据《上海统计年鉴2005》《主要年份人口出生率、死亡率、自然增长率和平均期望寿命》表;15岁以上数据根据《第五次人口普查婚姻状况》表(1%抽样);65岁以上数据根据《2005年全国1%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》;统计口径根据《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介绍》"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达11.5%"调整。

注3:Source: 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

Add a Comment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