竞争力的困境
|可能有涂脂抹粉,仅参考,原文节选
十八年前我們到大陸,那時候員工月薪,一個大概新台幣一千五百元到兩千元;十八年後的今天,一個員工平均薪資已經變成七千元。
去年我們連調兩次薪,薪資成長超過二○%。雖然大家都公認我們公司在廈門是最好的,但是我們的流動率居然高達六○、七○%。現在大陸工廠到處都是,他(員工)可能老鄉一么喝,就跑了!也可能哪裡(薪資)高個幾塊錢,他就走了!他們眼光都看得很近。
我們這個產業,一般勞動成本大概不會超過總成本的一五%,目前台灣的員工月薪大概二萬一千元,與大陸的七千元比,大概三比一,為什麼可以cover,關鍵就在效率。
回想當初剛到大陸,每個工人進到公司裡面,哇!都拚命的想工作,拚命的想加班。十八年以後,現在的勞工,你加班太久,他就離職了。
我以前在台灣成立的華美眼鏡,現在是我姊夫、姪子在經營,已經是台灣最大的眼鏡廠。據我側面了解,他雇了三百多個工人,三百多個工人,他一年的產值將近有新台幣七億元。我算算,我今天在大陸雇了三千個工人,我的產值才新台幣二十億元。你說我有什麼好的效率在裡面?(音調拉高,質疑)如果用這來跟台灣做比較的時候,那我的(員工)平均產值簡直太低了,就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。
再來是匯率。從二○○六年到二○○八年,人民幣已經升值了兩成(編按:當時一美元兌人民幣是八.二,現在是六.八)。我們很快就會看到六.五。事實上我們現在的報價,基本上都已經用六.五來抓,你看匯率差已經差這麼多。
第三,事實上,大陸很多費用都比台灣貴。比如,水電費用,我不認為大陸比台灣便宜;大陸稅率,大陸的增值稅率是一七%,年底的營業所得稅率是二五%。早期大陸原來是一五%、變成一八%,這兩年就成長到了二五%。
第四,運輸費用,我舉一個例子來講,光運輸費用,同樣一打在大陸至少是台灣的三倍。
為什麼?很簡單,因為大家(距離)都是很遠的,運輸費用很簡單,就是講距離的。你看我們在廈門,除了一部分在廈門直接出口以外,六○%、七○%,基本上都是送到香港或深圳。從廈門到香港有六、七百公里的路程,至少這路程已經是台灣的兩倍。而且到香港又是兩次報關,這種費用,無形中又增加一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