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的护城河
|是管理吗?
我寻找的是由不可攻破的 "护城河 "保护的经济城堡--巴菲特。
巴菲特认为,银行是高度竞争的行业,没有定价权,因此护城河的关键是成本优势。他投资的富国银行(wellsFargo),凭借低成本存款基础,严厉的经营开支控制,和严格的贷款标准,巩固了低成本银行的地位。
但你可能不知道,2009 年以来,巴菲特的表现不及标准普尔指数。富国银行也出了些“小纰漏”。2007年去富国访问时,零售主管自豪的告诉我们,它的经营秘诀是“交叉销售”,就是说服客户多使用富国银行的服务。怎么做到的?依靠强大的销售文化,普通销售人员一天开四个电话会议。直接穿透到个人每天业绩表现,员工完不成任务的,就留下来加班打电话。结果因业绩压力下作假,招致监管严厉处罚。
是规模吗?
银行一直有大而不倒之说,这是真的。
在工业时代,大规模生产标准化商品,大手笔营销推广的方法无懈可击。但在数字时代,规模可能成为障碍。一是传统宣传渠道已倒下,社交网络都是赢家通吃,银行成为“小弟”;二是供应侧革命的目标就是“以较小的生产规模,实现盈利的同时,满足小群体的需求”。
换句话说,在数字时代,“大众消费者”已经消失。
是社交吗?
可能也是个错误的命题。银行业务的本质是交易(并且基本上不是社交活动),很难发挥社交网络效应,不能持续降低获客成本,难以成功。构建生态系统或超级应用哪?银行的起点是较高的客户获取成本,和较低的参与度,我觉得机会不大。
难题就在于,是否必须以银行为目标,找到产生网络效应的方法?
如果反其道而行,将银行业务纳入具有高频参与度和强大网络效应的渠道中去,则中国已有杀手“支付宝”。
是产业吗?
平安好医生的思路是有B端(产业端)资源,接力反向切入C端(消费端)。或者是小米,有C端平台资源,去赋能B端。银行能不能为某个特定利基市场提供工具呢?优点是天然控制交易数据,缺点是银行业务的交易属性,同样限制了服务范围,依然会遇到“我们不会在银行应用程序上花费很多时间”的问题,怎么做深?
还没有答案,明天从交易银行、数字银行的角度再想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