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学的善恶

by 小小朱

儒学以孔子为开端,老先生讲究“周社”,但此礼有等级,上下之分,上不论如何也正确,而下不可犯上。当今礼教则讲“平等”“博爱”的社会体系。对于数千年前的人要求尽善尽美,兴许过多苟刻,老先生能想讲礼,已经很不容易。再者,从中也一样可以悟出“去圣乃得真孔子“,孔子非“圣”,是“圣人”,他也有为“人”的一面,也爱美食,也收学费,若把孔子放在“神”的位置上,反倒是毁了孔子。

认识到孔子也有他的认知极限,不超越他时代社会环境的认知范围,也能更好地面对孔子-伟大,又有趣的人。一方面,奉之为神便成了无聊古板的一块碑,了无人气;另一方面,视之如井地之蛙,忘却他受时代的范围限制,自己又难道不是另一只“井地之蛙”么?从来没有“终极真理“,历史就像黑暗中的羊肠小道,孔子乃一把火,虽然蜡烛火光黯淡,也足以人们的思想前进一步又一步。

孟子紧跟其后,以“民本”,“仁政”为主要思想无可避免地使孟子的思想更加
激进,也更完善-若上有失德,那下也可失德,以下犯上,推掉这个昏君。但
从本质来看,孟子依旧是在为统治者着想,是为稳固一代君主的掌权。不过这依然难责怪他,毕竟,君主专制以外,当时人也没什么其它政权形式了。

到了明代、宋代,在佛教与道教的影响干,儒学再度改版-只不过,没学人家的优点,反倒是古今糟粕的集大成者。不过,或许这一点值得更多讨论-宋明理学真的那么糟糕么?

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第二十二条中写到:“问:“饮食之间,孰为天理,孰为人欲?”曰:饮食者天理也;要求美味,人欲也“也有提到”夫妻者,天理也,三妻四妾,人欲也”,可见,朱熹分开了“欲”与“人欲”,“欲”乃人之常情,“人欲”却是奢求。同时,理学也是对统治阶极的要求,并非对百姓的酷法,面对南宋统治阶级鲜康寡耻,生活奢侈无度,在此之下,朱喜提出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,仿佛是时代的公道和良知的醒悟。南宋时赵构曾对理学极有兴趣,可是后来看请其对国家存亡无所作为,禁止了理字的讨论。一个诏书下来理学变成了“伪学”,搞了个“庆元党禁”,反而使部分奸妄人物贫得享乐。

这样看来,病的不是理字,不是儒家,而是封建统治本身的腐败。可见,理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,有了它,有了后来的王夫之,顾炎孙等人,才让中国人从思考封建,否认封建,直到废除封建,一步步站了起来。的确,理学思想有它无用,刻板的败笔,但程朱等人也是时代的反抗者。当今的人们恨他们,其实是恨南宋无耻的上层社会。可惜历史不会向我们证明当时真实的原貌。即便理字真的百无一用,我也希望早日揭开这一历史的谜团。

Add a Comment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